过年前,吕奶奶(化名)本以为是普通的“老年腰背疼”,没想到最后却成了家里人最担心的事情。好在,经过医生的专业治疗,这位92岁的老人重新站了起来,并在过年之前出院。
起初的小问题,竟成了大麻烦
几周前,吕奶奶无明显诱因地感到胸腰背部隐隐作痛。因为疼痛不严重,她没放在心上,还坚持照常做家务、带孙子。可过了几天,疼痛不但没减轻,反而越发厉害了,甚至连走路都成了折磨。到了这时候,她自己也觉得不对劲,家人赶紧带她到亳州骨科医院就诊。
医生的检查结果让大家心头一紧:老年性骨质疏松伴病理性骨折,胸椎骨折(T11)。听到“骨折”两个字,吕奶奶的家人有些慌了。骨折对于年轻人来说都不算小事,何况是92岁的老人!
骨质疏松悄悄偷走老人的“骨头硬度”
医生解释说,吕奶奶的骨折并不是因为摔跤或碰撞,而是骨质疏松引起的“病理性骨折”。骨质疏松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因为它不会有明显的症状,但却会悄悄让骨头变得又脆又薄。一点点日常活动,比如弯腰、拎东西,甚至打个喷嚏,都可能导致骨折。
尤其是像吕奶奶这样的老年女性,绝经后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骨骼流失速度加快;再加上她今年已经92岁,骨骼自然“老化”,骨折风险比年轻人高了许多。
高龄合并多病手术风险让人揪心
医生表示,手术治疗是目前解决病理性骨折的有效方法。但吕奶奶的情况比较特殊,她不仅年纪大,还有30年的高血压、10年的慢性心衰以及5年前的脑梗死病史。这些病史让她的身体状况相当复杂,任何手术都可能有一定风险。
吕奶奶和家人一度犹豫,担心手术可能会让老人“伤上加伤”。不过,医生团队耐心地向他们解释了手术的原理和效果,并详细分析了风险与收益。最终,为了减轻疼痛、改善生活质量,吕奶奶和家人决定接受手术治疗。
两个针眼的微创手术
医生为吕奶奶实施的是一项微创技术——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成形术(T11)。这种手术仅需要在腰背部开两个针眼大小的小口,然后将一个微型球囊放到骨折部位。球囊膨胀后会将塌陷的椎体撑起,随后注入骨水泥进行固定,整个过程简单快捷。
与传统的大手术相比,这种微创技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也特别快,非常适合像吕奶奶这样高龄且身体条件有限的患者。手术过程很顺利,术后她的疼痛得到了明显缓解。
术后
健康的笑容回来了
手术后第二天,吕奶奶就能下地缓慢活动了。她说:“以前连翻身都痛得不敢动,现在感觉轻松了许多。”看到母亲恢复得这么好,家人们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医生叮嘱她,术后除了按时服药,还要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避免再次发生骨折。
1. 均衡饮食补充钙质
每天多吃牛奶、豆腐、深绿色蔬菜、虾皮等含钙丰富的食物,必要时可以补充钙片。
2. 注意维生素D的摄入
适量晒太阳有助于身体合成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
3. 多做运动
老年人可以选择快走、游泳、瑜伽等低冲击的运动,既能增强骨骼强度,又能减少跌倒风险。
4. 定期体检
建议老年人每年检查一次骨密度,及时发现骨质疏松的风险。
5. 居家防摔措施
地板保持干燥、防滑,浴室安装扶手,床边和楼梯等区域要有足够的照明。
吕奶奶的故事告诉我们,老年人的疼痛不能轻视,尤其是胸腰背部疼痛,很可能是骨折的信号。骨质疏松虽然高发,但只要重视预防和早期治疗,完全可以避免它带来的严重后果。
如果家里的老人有类似症状,不妨带他们到医院检查一下。保护骨骼健康,不只是为了延长寿命,更是为了让晚年生活过得更有质量。希望吕奶奶的经历能为更多人敲响警钟,也为那些正在疼痛中挣扎的老人带来希望。
声明:本文内容均源于我院真实发生的服务故事记录,目的仅仅是为了分享服务中一些客观经历。不进行任何关于治疗效果的诱导和宣传,不作为任何形式的治疗效果形象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