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跌倒危害大
跌倒是老年人群体中最常见的意外伤害,也是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因伤害导致死亡的首要原因,同时还是引发老年人创伤性骨折的主要原因之一。
冬季来临,老人更要防跌倒
随着气温降低,老年人穿衣较多,行动不便,再加上雨雪天气使地面湿滑,跌倒的风险大大增加。冬季户外活动减少、日光照射不足,进一步加剧骨质疏松问题。
同时,冬季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这些急性疾病发作可能引起晕厥,从而导致跌倒。
因此,在冬季,老年人需要更加警惕,采取措施预防跌倒的发生。
老年人防跌倒十二字口诀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出
防跌倒的12字口诀—
“要锻炼,要服老,要适老,早治疗”
01要锻炼
锻炼从来不嫌晚。增强平衡力、肌肉力量和耐力能够有效降低跌倒风险。推荐老年人选择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瑜伽等运动,这些运动形式能够全面提升身体素质。
特别提醒:不要因为害怕跌倒而完全不运动,久坐不动只会加速身体机能的退化,反而增加跌倒的可能性。
02要服老
坦然接受衰老是健康生活的重要心态。随着年龄增长,行动中需要更加小心:
1.动作慢一些:转身时不要着急,放慢节奏;
2.遵循“三个半分钟原则”:起床时先坐起30秒,双腿垂到床边30秒,站立30秒再开始走动。
这些简单的小习惯能够有效减少因头晕或身体不稳导致的意外。
03要适老
通过改造家庭环境来降低风险,例如:
1.在卫生间、楼梯等处安装扶手;
2.使用防滑垫和适合老年人的照明设备;
3.设置换鞋凳、保持地面干燥等。
这些细节可以让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更安全、更便利。
04早治疗
骨质疏松是导致老年人跌倒后骨折的高危因素,早期发现和治疗尤为重要。确诊骨质疏松后,应在医生指导下积极治疗,避免跌倒对身体的进一步损害。
此外,老年人跌倒后无论是否有明显受伤,都应及时告诉家人或医生,查明跌倒原因,并对相关疾病进行积极处理。
跌倒不仅仅是偶然事件,更是健康问题的警示信号。通过科学的防护措施,老年人完全可以笑对衰老,做一个“不倒翁”。
牢记“锻炼、服老、适老、早治疗”这十二字法则,让跌倒远离我们身边!
本文为医学科普,不作为诊疗依据。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文号:(亳)医广【2024】第11-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