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全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英文简称“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其特征是持续性、进行性加重的气流阻塞。我国慢阻肺患病形势严峻,在2018年发病总人数已接近1亿人,4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13.7%。这一疾病不容小觑,需要我们提高警惕,加强认知。
慢阻肺的危害极大,它不仅会导致呼吸道症状,还可能引发全身性的问题。患者往往从早期的慢性咳嗽、咳痰开始,逐渐发展到劳力时气短,严重时甚至在轻微活动后或静息时都会出现气短、胸闷等症状。同时,还可能伴有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全身性症状。若未规范诊治,并发症随之而来,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慢性咳嗽、咳痰是慢阻肺的早期表现,通常晨起咳嗽,多咳白色粘液痰。随着病情进展,咳嗽会变得全天性,尤其在合并感染或急性加重时,痰量增多且不易咳出,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不便。
气短或呼吸困难是慢阻肺的标志性症状。在疾病早期,患者仅在劳力时感到气短,随着病情恶化和肺功能下降,轻微活动甚至静息时也会出现气短、胸闷等情况。这种呼吸困难的逐渐加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吸烟和被动吸烟是慢阻肺最重要的发病因素。吸烟时间越长、量越大,患慢阻肺的风险就越高。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害呼吸道,导致气道炎症和气流受限。
工作因素也不可忽视。某些特殊职业长期接触粉尘以及化学物质,如煤尘、石棉、二氧化硅、工业废气等,这些物质会刺激和损伤呼吸道,增加慢阻肺的发病几率。
戒烟是预防慢阻肺最有效且成本最低的措施。它能显著降低慢阻肺的发生风险,并延缓疾病的进展。对于吸烟者来说,越早戒烟,对呼吸道的保护作用就越大。
减少污染环境暴露同样重要。应尽量避免吸入有害颗粒物和接触有害气体,少去人口密集和通风差的场所,外出时佩戴防护口罩,为呼吸道筑起一道防线。
得了慢阻肺,首先要注意保暖。外出时使用围巾或口罩,避免冷空气直接刺激呼吸道,引发症状加重或急性发作。
规范饮食也很关键。少食多餐,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为主,避免碳酸饮料、啤酒等容易产气的饮品,减轻胃肠道负担,有助于改善呼吸功能。
戒除烟酒对于慢阻肺患者至关重要。吸烟和饮酒都可能诱发症状,加重病情,尤其是吸烟,必须坚决戒除。
呼吸训练对于慢阻肺患者恢复呼吸功能有较好的作用,应每日坚持。同时,要严格遵医嘱服药,以改善症状。如果怀疑自己得了慢阻肺,务必到正规医院找专业医生诊断,切勿自行服用抗生素。
声明本文内容仅讲述真实故事,
不作治疗形象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