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动态

手腕疼痛没完没了?“妈妈手”真的能治好吗?

发布时间:2024-06-20 08:03:31 浏览:458次

声明本文内容仅讲述真实故事不作治疗形象证明

今天在门诊遇到一位中年女性,主诉左手腕部疼痛已有1年之久。在此期间,患者腕部反复疼痛难忍,屈曲腕部时疼痛加重。患者还报告,腕部可触摸到硬结,平时口服止痛药和使用膏药可以缓解,但停药后疼痛又复发,严重影响了她的日常生活。因此,患者来我院就诊。

 

0诊断过程

在我院手足显微外科(骨三科)医生对患者进行了详细检查。通过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医生诊断为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这是一种常见的腕部疾病,通常由手腕过度使用引起,导致腱鞘炎症和狭窄,进而引发疼痛和功能障碍。

02  治疗方法

与患者沟通后,医生建议在门诊手术室进行局麻小切口下鞘管部分切除术。该手术通过切除部分鞘管,减轻腱鞘的压迫,缓解疼痛。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手腕部疼痛消失。
 

03  术后康复

术后,患者的手腕疼痛明显减轻,并逐步消失。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患者已能正常使用左手腕部,恢复了日常生活功能。患者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并感谢医护人员的专业照顾。

 

04  病例启示

此案例提醒我们,手腕部的持续性疼痛应引起重视,尤其是在自我治疗无效、病情反复时,应及时就医。通过专业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恢复正常生活功能。对于类似情况的患者,及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是关键。

 

 

术中切开腱鞘,注意勿损伤桡神经浅支

 

 

 

什么是“妈妈手”?

 




“妈妈手”临床上称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手腕部第1腱管(也就是腕部拇长展肌和拇短伸肌肌腱),因机械性摩擦而引起的慢性无菌性炎症改变。
 

一般哺乳期妈妈、带孩子的奶奶、月嫂等患病几率大。她们在照顾婴儿的时候,频繁用手腕、大拇指的力抱娃、做家务手,慢性过度的使用手腕引起肌腱和腱鞘的过度摩擦,导致发炎,所以称其为“妈妈手”。
 

另外像医生、护士、长时间操作电脑的公司职员、重复或者持续腕关节屈曲扭转的工人、长时间玩手机的久坐一族等也都是“妈妈手”高发人群。
 

一个动作自查“妈妈手”

 

握拳尺偏测试

第一步:四指包住大拇指握拳。

第二步:将拳头向小拇指方向下压。若手腕靠拇指的位置感到疼痛,应考虑患上“妈妈手”。


总结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发病与过度劳作或者抱婴儿所形成,俗称“妈妈手”,症状以桡骨茎突处隆起、疼痛,可向前臂及拇指放射痛,活动腕及拇指时疼痛加重,不能提重物为主要表现,病情不严重时可以行支具固定,使腕部休息,口服消炎止痛药,也可以进行鞘管内注射激素药物,病情严重时建议切除部分鞘管,可以减少复发,不建议施行小针刀,容易损伤桡神经浅支,造成手部感觉障碍。

友情提示:如果您有此类症状请到医院,医生会根据病情做对应处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