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医生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承载着生命重托与社会责任的神圣使命。他们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默默守护着大众的健康。
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亳州骨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安徽省全科医师协会消化分会理事柴亚丽医生,一位在临床一线辛勤耕耘十余载,深受患者信赖与赞誉的优秀医者。
她将以丰富的实践经验、独特的视角,带我们深入探寻医生的职业选择、难忘的诊疗经历,以及对医患关系的深度思考。
柴亚丽
消化内科主任
安徽省全科医师协会消化分会理事,毕业于北华大学,曾先后在上海同仁医院、亳州市人民医院规培及进修学习。
擅长胃肠镜的检查,急慢性胃炎、胃溃疡、肠炎、糖尿病、高血压和呼吸、心血管、泌尿系等内科各类疾病的诊断治疗,及内科急重症的急诊急救。
从事临床工作十余年,累计累计诊治患者达10万人次、开展胃肠镜1000余次,累计收到患者感谢信20封、患者锦旗10余面。行医理念:医德是根本,技术是关键,服务是灵魂
接下来
让我们一同倾听柴亚丽主任的真挚分享,感受那份对医学事业的挚爱与坚守,领略医者仁心的力量!
柴主任,您为什么会选择医生这份职业?
因喜欢和热爱而成为了医生,有时候身边人和事会影响和改变一个人一生,在我很小的时候,家人生病住院,当时的医疗条件不是很好,存在病人看病难,看病排队长,看急诊也需要排很长的队才能看上病,当时我就在想,以后我也要从事医生这个职业,最起码会帮助到我身边的人,高考结束报志愿,我毫不犹豫的报考了临床医学这个专业,家人也很支持,大学毕业后又考进了亳州市人民医院为期三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我珍惜这每一次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把握住学习时间,只要能提升业务能力,我就毫不犹豫的努力和坚持。
在从业生涯中,给您印象最深的患者是哪位?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遇到过这样一位患者,2020年12月25日的冬天,天气很冷,早些年前,农村取暖方式基本上都是烧煤炉子取暖,由于没有及时开窗通风,导致患者一家两口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被120送到医院的时候已经处于昏迷状态,他嘴里一直说道:“医生你一定要救我,因为我家里还有两个孩子”。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位患者和她的妻子因得到及时的救助,身体恢复的很不错,谢谢您医生,你不单单是救了我们的生命,也挽救了我的家庭,如果我和我媳妇都不在了,孩子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真的非常感谢您。作为一名医生,救死扶伤是我的职责,能够把患者从死亡边缘抢救回来,我感觉满满的成就感,后来这位患者还给我写了一封很长的感谢信,我把这封信张贴在办公室最显眼的位置,从而这也鞭策着我救死扶伤,一刻都不能停歇。
您在多年临床工作中是如何看待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关系?
我个人感觉医生和患者就相当于左手和右手的关系,彼此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患者坦诚面对自己的病情,医生根据患者叙述的病情进行分析、判断、检查到确诊,做好最佳的治疗方案,在与病人诊疗的过程当中,有部分患者会担忧自己的病是不是很严重,治不治得好,担心费用是不是很高,经济有可能会承担不起,在这个担忧的基本上患者在与医生沟通的过程中就会缺少坦诚,患者有可能把自己的病情说的和实际不相符,这样就会导致诊断不准确,从而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间。所以患者与医生就应该坦诚相对,彼此信任。在医生的职业生涯中, 我们面对患者很多时候有可能就是生死关头, 医生和患者同样承担着风险和压力, 从这个角度说:“每一对医患关系都可能是患难之交 ,作为医生的我们更应改多与患者多沟通交流,真正交心才能取得足够的信任,且多一些温暖”。
成为一名医生需要什么样的技能跟要求?
首先作为一名医生要有强健的体魄,医生的工作性质基本就是轮班、倒班,工作强度相对比较大,所以加强自身的锻炼是非常有必要的,其次医生也要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包括你的临床思维和一些实际操作的能力。这决定了我们的诊疗水平。其次,还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你要把病人具体的病情用患者家属和患者能够理解的语言表达出来,让他接受你的诊疗方案。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共情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不然你的水平再好病人家属也难以接受。这其实对我们日常工作的开展是非常困难的,行医之路漫漫,哪怕前方惊涛骇浪,生如逆旅,一苇以航,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柴亚丽主任,安徽省全科医师协会消化分会理事,出于对医学的热爱与执着,投身医生职业,以精湛医术救治患者,尤其在急慢性胃炎、胃溃疡等领域颇有建树。
其行医理念强调医德、技术与服务并重,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访谈中,柴主任分享了选择医学之路的初衷、职业生涯中最难忘的救治经历,以及对医患关系的独特见解。她坚信,医患间应如左手与右手般相互尊重、信任,坦诚沟通是确保准确诊断、及时治疗的关键。
同时,她强调医生需具备强健体魄、扎实专业素养、出色沟通能力与共情力,以应对高强度工作与复杂医患关系,矢志不渝地在医学道路上砥砺前行!